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目录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数据量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利用率丢包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体协议服务物理层接口特性传输媒体的分类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传输方式编码与调制码元常用的编码方式基本带通调制方法和混合调制方法信道的极限容量基波、谐波、码间串扰、失真奈奎斯特准则香农公式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波分复用(WDM)码分复用(CDM)数据链路层链路数据链路帧封装成帧和透明传输差错检测可靠传输点对点协议PPP路由信息协议RIP三个重要特点基本工作过程RIP距离向量算法RIP协议更新和维护路由信息的主要定时器优点、缺点、解决措施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链路状态(LS)OSPF路由器邻居关系建立和维护链路状态通告(LSA)链路状态更新分组(LSU)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基于链路状态数据库的最短路径优先计算OSPF五种分组类型多点接入网络中的OSPF路由器OSPF划分区域边界网关协议BGPPPPoE协议ICMP协议BGP协议STP协议OSPF协议SNMP协议子网划分csma/cd协议vlanraid其他寻址通信原理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Linux加密算法高级加密标准AESDES加密算法RSA加密算法安全散列算法SHA-1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交换方式: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
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军队、铁力、电力、银行)
传输介质:有线网络、无线网络
覆盖范围: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域网PAN
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比特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基本单位(二进制中的1或0),bit记为小写b。
数据量
字=2字节(Byte)=16位(Bit),字节的位数叫字长。
基本单位为比特。常用单位:比特b、字节B、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太字节TB。
速率
基本单位为bit/s,简记b/s。速率是数据的传输速率,即每秒传输多少个比特,称为数据率。
常用单位:比特/秒(b/s)、千比特/秒(kb/s)、兆比特/秒(Mb/s)、吉比特/秒(Gb/s)、太比特/秒(Tb/s)。

带宽
在模拟信号系统中,带宽是某个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单位:Hz、kHz、MHz、GHz
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是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即单位时间内网络中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传输数据率
与传输速率单位相同。常用单位:比特/秒(b/s)、千比特/秒(kb/s)、兆比特/秒(Mb/s)、吉比特/秒(Gb/s)、太比特/秒(Tb/s)。
线路的频率带宽越宽,传输数据的最高数据率也越高
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接口的实际数据量
受网络带宽限制,吞吐量=上传和下载速率的总和
时延
数据从网络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耗费的时间。
发送时延:分组长度/发送速率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信号传播速率
自由空间:3*10^8m/s
铜线:2.3*10^8m/s
光纤:2*10^8m/s
排队时延:不方便计算
处理时延:不方便计算
最小发送时长=1个分组发送时延*(构成文件的分组数量+2)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和带宽的乘积
往返时间
Round-Trip Time,简称RTT
利用率
链路利用率:某条链路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即有数据通过
网络利用率:网络中所有链路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丢包率
传输过程中丢失的分数组数量和总分组的比率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实体
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对等实体是指通信双方相同层次中的实体

协议
控制两个对等实体在“水平方向”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服务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在水平方向的逻辑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像上层提供服务。

物理层
接口特性
机械特性、电器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传输媒体的分类
传输媒体并不包含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当作位于物理层之下),是计算机网络设备之间的物理通路,也称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
导向型传输媒体: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
非导向型传输媒体: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大气激光、可见光
同轴电缆
结构:外部保护层-屏蔽层-绝缘层-内导体
- 基带同轴电缆(50Ω):用于数字传输,在早期局域网中广泛使用
- 宽带同轴电缆(75Ω):用于有线传输,目前用于有线电视的入户线
双绞线
结构:绝缘保护层-金属丝编制的屏蔽层-多对双绞线
绞合作用:减少相邻导线间的电磁干扰、抵御部分来自外界的电磁干扰

光纤

1966年,华裔科学家高锟发表《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
光纤传输快的原因:传输带宽远大于目前其他各种传输媒体的带宽

传输方式
串行传输、并行传输、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编码与调制

码元
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称为码元

常用的编码方式
双极性不归零编码:编码效率高,但存在同步问题
双极性归零编码:自同步,编码效率低(大部分带宽用于传输归零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自同步,10Mb/s传统以太网。码元中间时刻的电平跳变既表示时钟信号,也表示数据。自行定义正负跳变是0还是1.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码元中间时刻的电平跳变仅表示时钟信号,而不表示数据。每个码元开始处的电平跳变为0,不跳变为1。

基本带通调制方法和混合调制方法


信道的极限容量
基波、谐波、码间串扰、失真
造成失真的主要因素:码元的传输速率、信号的传输距离、噪声干扰、传输媒体的质量
信道上传输的数字信号,可以看作是多个频率的模拟信号进行多次叠加后形成的方波

码间串扰: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就失去了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的现象。(如果数字信号中的高频分量传输时受到衰减甚至不能通过信道,则在接收端收到的波形前沿和后沿就变得不那么陡峭,每一个码元所占的时间界限也不再明确)
奈奎斯特准则
- W:信道的频率带宽(Hz)
- Buand:波特,即码元/秒
码元速率又称波特率、调制速率、波形速率、符号速率。
只要码元传输速率不超过根据的奈斯准则计算出的上限,就可以避免码间串扰。
波特率和比特率的关系:
当1码元只携带1比特的信息量时,波特率数值=比特率数值;
当1码元只携带n比特的信息量时,波特率数值=n比特率数值。
香农公式
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 C: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b/s)
- W:信道的频率带宽(Hz)
- S: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 N:信道内高斯白噪声功率
- S/N:信噪比(dB)
信道复用技术
一条传输媒体上同时传输多路用户的信号
频分复用(FDM)
时分复用(TDM)
波分复用(WDM)
密集波分复用(DWDM):在一根光纤上复用80路或更多的光载波信号。
码分复用(CDM)
常称为码分多址(CDMA)。将每个比特时间划分为m个更短的时间片,称为码片。m的取值通常为64或128。
码片向量:将码片序列中的比特0记为-1,比特1记为+1


任何站的码片向量与其他各站的码片反码向量的规格化内积为0
任何站的码片向量与该站自身的码片向量的规格化内积为1
任何站的码片向量与该站自身的码片反码向量的规格化内积为-1
数据链路层
链路
指从一个节点到相邻节点的一段为物理线路(有线或无线),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节点。
数据链路
基于链路,当在一条链路上传送数据时,除需要链路本身,还需要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帧
是数据链路层对等实体之间在水平方向进行逻辑通信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封装成帧和透明传输
差错检测
可靠传输
点对点协议PPP

路由信息协议RIP
RIP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协议,它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来衡量到达目的地址的距离。
RIP将路由器到直连网络的距离定义为1
RIP将路由器到非直连网络的距离定义为所经过的路由器数加1
RIP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距离等于16时相当于不可达
RIP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
RIP认为好的路由就是“距离短”的路由,也就是所通过的路由器数量最少的路由。(当到达同意目的网络有多条RIP距离相等的路由时,可以进行等价负载均衡,也就是将通信量均衡分布到多条等价的路径上。)
RIP2提供简单的鉴别过程并支持多播、支持变长子网掩码和CIDR
RIP相关报文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协议UDP进行封装,UDP端口号520
从RIP报文封装角度看,RIP属于TCP/IP体系的应用层
RIP的核心功能是路由选择,属于TCP/IP体系的网际层
三个重要特点
和谁交换信息:仅和相邻路由交换信息
交换什么信息:路由器自己的路由表
何时交换信息:周期性交换。每隔30s触发更新。
基本工作过程
- 路由器刚开始工作时,只知道自己到直连网络的RIP距离为1
- 每个路由器仅和相邻路由器周期性地交换并更新路由信息
- 若干次交换和更新后,每个路由器都知道到达本自治系统AS各网络的最短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称为收敛
RIP距离向量算法
- RIP协议的最大跳数为15条,16条表示不可达,直连网络跳数为0,每经过一个节点跳数增1。
- RIP路由的更新周期为30秒
- 如果路由器180秒没有回应,则标志路由不可达(RIP距离为16)
- 如果240秒内没有回应,则删除路由表信息
RIP协议更新和维护路由信息的主要定时器
更新定时器(Update timer):当此定时器超时时,立即发送更新报文。
老化定时器(Age timer):RIP设备如果在老化时间内没有收到邻居发来的路由更新报文,则认为该路由不可达。
垃圾收集定时器(Garbage-collect timer):如果在垃圾收集时间内不可达路由没有收到来自同一邻居的更新,则该路由将被从RIP路由表中彻底删除。
抑制定时器(Suppress timer):当RIP设备收到对端的路由更新,其cost为16,对应路由进入抑制状态,并启动抑制定时器。为了防止路由震荡,在抑制定时器超时之前,即使再收到对端路由cost小于16的更新,也不接受。当抑制定时器超时后,就重新允许接受对端发送的路由更新报文。
优点、缺点、解决措施
实现简单,路由器开销小,好消息传播快,坏消息传播慢,使更新过程的收敛时间过长。对于规模较大的自治系统AS,应当使用OSPF。
RIP限制最大RIP距离为15,限制了RIP自治系统的AS规模
相邻路由器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是路由器中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开销随之增大
距离矢量协议容易形成路由循环、传递好消息快、传递坏消息慢等问题。
(1)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
路由器某一个接口学习到的路由信息,不再反方向传回。
(2)路由中毒(router poisoning)。
路由中毒又称为反向抑制的水平分割,不马上将不可达网络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路由信息,而是将路由信息度量值置为无穷大(rip中设置跳数为16),该中毒路由被发给邻居路由器以通知这条路径失效。
(3)反向中毒(poison reverse)。
路由器从一个接口学习到一个度量值为无穷大的路由信息,则应该向同一个接口返回一条路由不可达的信息。
(4)抑制定时器(holddown timer)。
一条路由信息失效后,一段时间内都不接收其目的地址的路由更新。路由器可以避免收到同一路由信息失效和有效的矛盾信息。通过抑制定时器可以有效避免链路频繁起停,增加了网络有效性。
(5)触发更新(trigger update)。
路由更新信息每30秒发送一次,当路由表发生变化时,则应立即更新报文并广播到邻居路由器。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
为克服路由信息协议RIP的缺点
OSPF是基于链路状态并采用最短路径计算路由,从算法上保证不会产生路由环路
OSPF不限制网络规模,更新效率高,收敛速度快
链路状态(LS)
本路由器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相应链路的“代价(cost)”
“代价”用来表示费用、距离、时延、带宽等,都由网络管理人员来决定
思科路由器中OSPF协议计算代价的方法:100Mb/s除以链路状态,计算结果小于1的值仍记为1,大于1且有小数的,舍去小数
OSPF路由器邻居关系建立和维护
OSPF相邻路由器直接通过互相交互问候(Hello)分组来建立和维护邻居关系
问候(Hello)周期为10s,组播地址224.0.0.5
40s未收到来自邻居路由器的问候(Hello)分组,则认为不可达
每个路由器都会建立一张邻居表
OSPF分组直接使用网际层协议的IP数据报进行封装,IP数据报首部中的协议号字段的取值为89
链路状态通告(LSA)
使用OSPF的每个路由器都会产生链路状态通告
- 直连网络的链路状态信息
- 邻居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
链路状态更新分组(LSU)
链路状态通告LSA被封装在链路状态更新分组中,采用可靠的洪泛法进行发送
洪泛法的要点是路由器向自己所有的邻居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更新分组,收到该分组的各路由器又将分组转发给自己所有的邻居路由器(其上游路由器除外)。
可靠是指收到链路状态更新分组后要发送确认,收到重复的更新分组无需再次转发,但要发送一次确认。
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
使用OSPF的每一个路由器都有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用于存储链路状态通告
通过各路由器洪泛发送封装有各自链路状态通告LSA的链路状态更新分组LSU,各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最终将达到一致
基于链路状态数据库的最短路径优先计算
使用OSPF的各路由器,基于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进行最短路径优先计算,构建出各自到达其他各路由器的最短路径,即构建各自的路由表。(Dijkstra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OSPF五种分组类型
问候(Hello):用来发现和维护邻居路由器的可达性
数据库描述(Database Description):用来向邻居路由器给出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中所有链路状态项目的摘要信息
链路状态请求(Link State Request):用来向邻居路由器请求发送某些链路状态项目的详细信息
链路状态更新(Link State Update):路由器使用链路状态更新分组将其链路状态信息进行洪泛发送,即用洪泛法对整个系统更新链路状态
链路状态确认(Link State Acknowledgment):对链路状态更新分组的确认分组

多点接入网络中的OSPF路由器
为了减少所发送问候分组和链路状态更新分组的数量,OSPF采用以下措施:
- 选举指定路由器(DR)和备用路由器(BDR)
- 所有的非DR/BDR只与DR/BDR建立邻居关系
- 非DR/BDR之间通过DR/BDR交换信息
OSPF划分区域
为了使OSPF协议能够用于规模很大的网络,OSPF把一个自治系统AS再划分为若干个更小的范围,称为区域。(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主干路由器BBR、区域内路由器IR、区域边界路由器ABR)
边界网关协议BGP
通常把网络逻辑上分为接入层、汇聚层、BBR核心层,其功能分别是。
核心层:核心层主要是实现骨干网络之间的优化传输,骨干层设计任务的重点通常是冗余能力、可靠性和高速的传输。
汇聚层:汇聚层的功能是连接接入层节点和核心层中心,同时实施访问策略。
接入层:其功能是完成用户的接入和隔离,创建交换机ARP表,建立VLAN。
PPPoE协议
PPPoE(英语: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是将点对点协议(PPP)封装在以太网(Ethernet)框架中的一种网络隧道协议。由于协议中集成PPP协议,所以实现出传统以太网不能提供的身份验证、加密以及压缩等功能,也可用于数字用户线路(DSL)、PON等以以太网协议向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的协议体系。采用PPP方式接入的用户,可以利用PPP协议的地址协商功能,由PPPoE Server为PPPoE Client分配IP地址。
ICMP协议
ICMP差错报文类型:
目的不可达:当路由器或主机不能交付数据报时发送目的不可达报文(路由或端口不可达)
时间超过:TTL超时报文、分片重组超时报文
源点抑制:当网络出现拥塞,路由器处理不了时
参数问题:当收到的IP报文做校验发现有问题时
重定向:当路由器发现去往某个目的地址的数据报有更佳的路径时
BGP协议
BGP是路径矢量路由协议,通过建立TCP连接,依据路径属性计算网络代价,能够检测路由循环。
STP协议
网桥ID的组成:网桥优先级(2字节)+网桥的MAC地址(6字节); 优先级取值范围:0~65535; 缺省值:32768,增量倍数4096
OSPF协议
OSPF定义了以下5种区域,不同类型的区域对由自治系统外部传入的路由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为了限制路由信息传播范围过大,避免网络中的路由信息过多,以提高路由收敛速度:
标准区域:标准区域可以接收任何链路更新信息和路由汇总信息。
主干区域:主干区域是连接各个区域的传输网络,其他区域都通过主干区域交换路由信息。主干区域拥有标准区域的所有性质。
存根区域:不接受本地自治系统以外的路由信息,对自治系统以外的目标采用默认路由 0.0.0.0。
不完全存根区域(NSAA):类似于存根区域,但是允许接收以类型7的链路状态公告发送的外部路由信息。
- OSPF协议中DR的作用范围是一个网段
- DR即指定路由器,负责在广播多路网络建立和维护邻接关系并负责LSA的同步。
- DR与其他所有的路由器形成邻接关系并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其他路由器之间不直接交换链路状态信息,这样就大大减少了MA网络中的邻接关系数据及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消耗的资源。
- DR一旦出现故障,其与其他路由器之间的邻接关系将全部失效,链路状态数据库也无法同步,此时就需要重新选举DR、再与非DR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完成LSA的同步,为了规避单点故障风险,通过选举备份指定路由器BDR,在DR失效时快速接管DR的工作。
SNMP协议
Get-Request:从代理进程处提取一个或多个参数值。
Get-NextRequest:从代理进程处提取紧跟当前参数值的下一个参数值。
Set-Request:管理者请求对管理信息进行控制(修改、设置)。
Get-Response:管理代理对收到的请求信息进行应答。
Trap:陷入报文,用于意外或突发故障的情况下,管理代理主动向管理进程发送报警信息。
网络地址: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将运算结果中的网络地址不变,主机地址变为0,即主机号全0的IP地址是网络地址。
判断一个ip地址是一个代表主机的主机地址还是网络号,主要看主机位(也就是子网掩码为0对应的位)是否为0,如果全为0则为网络号,如果全为1则为广播地址,其他情况则是可用的主机地址
网络地址范围,子网掩码主机位全0~子网掩码主机位全1
地址类型 | 地址范围 | 可分配的网络数 |
A 类 | 1.0.0.0~127.255.255.255 | =128 |
B 类 | 128.0.0.0~191.255.255.255 | =16384 |
C 类 | 192.0.0.0~223.255.255.255 | =2097152 |
子网划分
CIDR技术路由汇聚算法是把四个地址全部转为二进制,寻找最大的相同位数作为汇聚后的网络位。
csma/cd协议
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是“发送时间大于等于2*端对端传输时间”
SSL(安全套接层)旨在通过为互联网通信提供加密服务来增强安全性,在邮件交换时使用SSL协议,所有数据都将被加密,从而防止敏感信息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或窃取
POP3(邮局协议),用于接收邮件
IMAP(邮件访问协议):是POP3的替代版本,区别在于POP3允许将邮件从邮件服务器下载到本地主机进行查看和编辑,这样用户在本地主机上对邮件的操作就不会反馈到邮件服务器上,而使用IMAP用户对邮件的操作都会反馈到邮件服务器上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发送邮件
干线子系统垂直通道有电缆孔、管道、电缆竖井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宜采用电缆竖井方式。水平通道可选择预埋暗管或电缆桥架方式。
vlan
结构
IEEE802.1Q标准规定,802.1Qtag帧共4B,其中用于标识VLAN的VALN ID占12bit
对于VXLAN,它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与QinQ相同的功能,但其工作层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
VXLAN即虚拟扩展局域网,是大二层网络中广泛使用的网络虚拟化技术,随着云计算的发展,租户对网络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增加了对第二层网络的需求,VXLAN采用MAC in UDP的封装方式,极大的扩展了第二网络
VXLAN在VXLAN帧头中引入了类似VLAN ID的网络标识,称为VXLAN网络标识VNI,由24比特组成,理论上可支持多达16M的VXLAN段,从而满足了大规模不同租户之间的标识、隔离需求,但并没有直接增加VLAN ID的数量
但是,与VLAN和QinQ相比,VXLAN技术更昂贵,更复杂。因此,并非所有的VLAN交换机都支持此功能
raid
- RAID 0:条带化(数据分块)但没有冗余,提供较高的读写性能。
- RAID 1:镜像,数据完全复制到另一个驱动器,提供容错能力。
- RAID 5:条带化加分布式奇偶校验,提供数据冗余和读取性能。
- RAID 6:类似于RAID 5,但提供更高级别的容错能力。
- RAID 10:RAID 1+0,将RAID 1镜像组合成RAID 0条带化,提供较高的容错能力和读写性能。
- RAID 50:RAID 5组合成RAID 0,提供较高的性能和容错能力。
- RAID 60:RAID 6组合成RAID 0,提供更高级别的性能和容错能力。
其他
Burp Suite是对web表单进行暴力破解的工具。
TD-SCDMA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
TD-LTE-Advanced是TD-SCDMA的发展和演进技术,它吸纳了TD-SCDMA的主要技术元素,但它将提供更宽的带宽,可以进行更多的数据业务,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G标准。
FDD-LTE是基于OFDMA技术,由3GPP组织制定的全球通用标准。
WCDMA是一种基于CDMA技术的无线通信标准,用于3G系统。
AC+FIT AP无线组网中会配置DHCP服务器,为AP和STA分配IP地址。为STA分配IP地址的地址池称为业务DHCP地址池,为AP分配IP地址的地址池称为管理DHCP地址池,两种地址池需要分开配置。
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链路层传输数据时候,必须采用各种差错检测措施,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这里可以可以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RC来进行检验。帧检验序列FCS(Frame Check Sequence),为了进行差错检验而添加的冗余码。
PON由光线路终端(OLT)、光分配网络(ODN)、光网络单元(ONU)组成
寻址
立即数寻址方式:操作数作为指令的一部分而直接写在指令中。
寄存器寻址方式:指令所要的操作数已存储在某寄存器中,或把目标操作数存入寄存器,把在指令中指出所使用寄存器。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操作数在存储器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用SI、DI、BX和BP四个寄存器之一来指定。
直接寻址方式:指令所要的操作数存放在内存中,在指令中直接给出该操作数的有效地址。
通信原理
IEEE 802.11工作在2.4GHz情况下定义了14个信道,每个信道的频带宽度是22MHz。为了最大限度利用频带资源,可以使用(1、6、11),(2、7、12),(3、8、13),(4、9、14)这4组互不干扰的信道来进行无线覆盖。但由于只有部分国家开放了12-14信道频带,所以我们一般情况下就是用1、6、11这3个信道的组合。频率间隔为5。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将数字数据表示成模拟信号的编码方式为ASK、PSK和FSK三种,分别以不同振幅、相位和频率来表示不同码元。本试题显然采用PSK编码技术,QPSK是正交相移键控采用4种相位,MPSK采用多种相位。本题中采用了两种相位,因此不是DPSK就是BPSK。DPSK是差分相移键控,采用有无相位的变化来分别表示二进制的0和1;BPSK是二值相移键控,2个不同的相位固定表示二进制0和1,题中采用有相位跳变表示二进制0、没有相位跳变来表示二进制1,所以是DPSK。又由题中2个载波信号表示一个码元,一个码元携带1个比特,所以载波速率是数据速率的2倍,即2000Hz。
netstat命令的常用选项
数据标准化三个阶段
业务建模阶段:现实业务过程全面分析和了解;以业务模型为基础;是数据标准化的基础和前题。
数据规范化阶段:关键和核心;对数据元素进行提取、规范化及管理的过程;是数据标准化的核心和重点。
文档规范化阶段:是实际应用的关键,是实现离散数据有效合成的重要途径;是数据标准化的成果有效应用的关键。
串行的计算公式为: (取指时间+分析时间+执行时间) x 指令的个数
流水线的计算公式为: (取指时间+分析时间+执行时间)+(指令条数-1)×指令执行阶段中执行时间最长的一段
就绪、运行、阻塞

降低风险危害的策略:回避、转嫁、减轻与接受
RISC:精简
CISC:复杂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有设备管理,作业管理,文件管理,存储管理等,版本管理属于软件开发中的概念
进程可以看作是一个正在执行的程序,它可以划分为更小的单位线程,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多线程程序。一个线程只能够从属于一个进程
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
工作子系统:工作区信息插座之间的线缆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各个楼层接线间配线架到工作区信息插座之间所安装的线缆
管理子系统:管理楼层内各种设备的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实现楼层设备间连接的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集中安装大型设备的场所
建筑群子系统:连接各个建筑物的子系统
Linux
绝对路径:从根目录开始
相对路径:从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夹开始
加密算法
高级加密标准AES
AES采用对称分组密码体制,密钥长度的最少支持为128、192、256,分组长度128位,算法应易于各种硬件和软件实现。
DES加密算法
- 首先利用初始置换IP对明文X进行换位处理,打乱原来的次序,得到一个乱序的64bit明文组;
- 进行16轮迭代变换;
- 将16轮迭代变换的结果进行初始逆置换,得到最后的密文。
RSA加密算法
RSA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公钥加密算法,该算法基于一个十分简单的数论事实:将两个大素数相乘十分容易,但那时想要对其乘积进行因式分解却极其困难,因此可以将乘积公开作为加密密钥,即公钥,而两个大素数组合成私钥。公钥是可发布的供任何人使用,私钥则为自己所有,供解密之用。
安全散列算法SHA-1
是SHA的改进版本,此算法以最大长度不超过2M位的消息为输入,生成160位的消息摘要输出,用512为块来处理输入。
- Author:always1ov
- URL:https://always1ov.com/article/%E8%AE%A1%E7%AE%97%E6%9C%BA%E7%BD%91%E7%BB%9C%E3%80%81%E9%80%9A%E4%BF%A1%E5%B7%A5%E7%A8%8B%E7%9B%B8%E5%85%B3%E7%9F%A5%E8%AF%86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